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展現跨界力量 貫徹「文體+」理念

「剛好有理」專欄的目的,是希望將文化體育的概念滲透到每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期望與各位讀者探討文化體育發展的觀點。專欄會邀請各位文體界朋友們一起撰寫,從不同維度分享對於本地文化體育發展的看法。


文化體育的發展「有理」,也需要「有你」,人人可以參與文化、享受文化和創造文化。


不知不覺,筆者上任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立法會議員已是半年有餘。在立法會的平台上,議員需要從政策制訂的角度考慮文化和體育發展的方向,透過不同的政策推動文體發展。


近年社會對文化和體育的關注日益提高,議會內的同事也熱衷於文化體育活動,大家經常一起交流,探討如何完善相關政策。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加上政府新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大家對於文化體育的普及化、產業化、國際化以及跨界別嘗試有更多期待。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坊間也有諸多探討,影響着社會各個層面。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複合體。」本地資深文化學者茹國烈提出以BEAM來解構這個概念——信念和價值觀(Belief and Value)、日常生活風格(Everyday lifestyle)、藝術和創造(Arts and Creation)、記憶(Memories),認為文化就是人類為世界創造出來的意義。


的確,文化就是創造意義,筆者在2021年提出「文體+」概念,同樣重視文化賦予的意義和價值,例如文化和體育,能夠與科技、工業、金融、城市規劃等等產生協同效應,創造更多跨領域、富有意義的活動和產品,更相信文化帶來的附加值,能夠為這座城市創造獨有的軟實力;更重要是善用文化體育獨有的吸引力,吸引年輕人投身其中,為他們開拓文創產業的新出路,找到發展方向和上升空間。


李家超特首在競選時提出對香港文化的期望,致力把香港塑造成「文化之都」,並推動創意經濟,這也是香港社會的共同願望,也是國家的期望。香港本地擁有大量寶貴的文化資源,不論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當代藝術創作,隨着西九文化區場館設施逐漸落成,將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如何更好地善用各類文化素材,講好香港故事和中國故事,有待香港人共同開創屬於我們的新道路。


期待這個專欄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注、參與到文化體育事業之中。



霍啟剛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2-09-19

相關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推進機制改革 提升盛事質量成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國家提出的重要規劃,而大型盛事活動則是最佳的呈現方式。近年本港致力打造盛事經濟,要推進盛事產業化,需要放眼長遠,由「量」向「質」提升,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積極發展文體IP授權、文化融資等新業務。在場地維護更新、租用機制,以及盛事資助分配上,當...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重視文體演出 讓盛事經濟更上層樓

面對新冠疫情後的環球經濟形勢改變,2023年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定下過百項績效指標(KPI),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轉眼間,2024年已過一半,本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已展開。 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涵蓋4大範疇,包括盛事經濟、愛國主義教育...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藝術治療支援SEN學生

保障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有公平學習機會和良好成長環境是重要的社會責任。多年來,本港的教育體系以「普通中小學校」和「特殊學校」雙軌制的模式進行融合教育,保障SEN學生得到合適的支援。2008年,特區政府頒布了《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希望學校為每個SE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