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推進機制改革 提升盛事質量成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國家提出的重要規劃,而大型盛事活動則是最佳的呈現方式。近年本港致力打造盛事經濟,要推進盛事產業化,需要放眼長遠,由「量」向「質」提升,並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積極發展文體IP授權、文化融資等新業務。在場地維護更新、租用機制,以及盛事資助分配上,當局也需要作出調整,以新思維、新辦法完善機制改革及部署,充分發揮盛事活動價值,為香港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本屆特區政府決心打造盛事之都,聯同各界開辦多場國際大型活動及賽事,包括連續兩年推出「香港盛事年表」,又發表《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今年施政報告致力改革求變,推動經濟多元化轉型,筆者於12月4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探討全方位機制改革,強化盛事之都角色」的議員議案,希望為盛事部署帶出新猷。

盛事經濟策略需要具備清晰定義,才能使各種盛事活動辦得更有效益,由「提量」向「提質」邁進。筆者早前發布盛事經濟研究報告時提出,需要就具不同經濟效益的盛事進行分層次定義,並提供差異化資助和支援。對國際級別的盛事可放寬現在1,500萬元資助上限,而更大型的則鼓勵公私營合作模式。特區政府於11月30日宣布優化「文藝盛事基金」,重視旅遊與經濟元素並引入相關KPI。期待新措施有助提高成效,特區政府也應發揮自身優勢,與業界聯手積極打造各項盛事活動。


盛事經濟應由「量」向「質」提升


場地配套作為舉辦盛事的重要基礎,其維修工程安排及場地租用機制也需要配合盛事產業化的目標作出改變。本港不少文體設施落成經年,包括香港大會堂、文化中心等,內部設備和裝修未能滿足業界發展所需。特區政府應釐清現有場地的功能定位,以舉辦盛事活動為目標進行全面盤點及維修。康文署轄下場地既定的租借原則,是否可以配合盛事和文體產業化,又是否可以讓重要盛事獲得優先租用權,值得當局與業界深入探討。


特區政府需要以新思維規劃,大力吸引內地旅客來港消費。過去以「市政角度」及「區域居民人口基數」為指標進行文體設施規劃的思維已不符合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和人口流動便利的特性,更無法回應舉辦盛事的需求。事實上,除了公營場地之外,商界亦有許多有心人希望肩負社會責任,與特區政府共同參與建設及營運表演場地。特區政府考慮可增加誘因,拆牆鬆綁為私營表演場地提供可行條件。


康文署作為管理本港大部分文體設施的重要部門,成本開支連年增加,本年度預算已超過121億元,卻不見開源的辦法,這個情況不可持續。特區政府應研究轄下場地運作向市場模式轉變,提速提效,積極探討善用政府資產,開放業界合作營運,增加財政收入。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到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對此,文化+金融是提供融資支持的重要思路。商業投資為盛事帶來動力,比如在國際重要賽事中,主辦權及IP授權相關交易佔大部分收入來源,而香港本身已有實力打造或擁有自己的文體IP品牌。內地推出文化金融政策,已經有十幾年實踐經驗,周邊國家亦建立起完善的文化估值制度。特區政府應鼓勵金融機構參與文化+金融業務,讓更多文體品牌以香港為平台參與投融資,支持「文化出海」。


做好協調 打造「盛事灣區」


今年施政報告繼續為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緊密合作舉辦盛事鋪路。灣區須持續做好協調機制,進一步便利舉辦大型體育盛事時所涉及的人流、資金流等,增加國際盛事落戶的意願,灣區各市可發揮各自優勢進行互助互補,增加國際競爭力。筆者最近亦與廣東省體育協會探討有關「體育灣區」的政策建議,期待特區政府聯同廣東省政府及澳門政府進一步深入研究,為打造盛事灣區締造有利條件。全方位機制改革須動員各界群策群力,循多層面、多範疇,以新思維、新辦法完善機制改革及部署,充分發揮盛事活動價值,將為香港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原文刊於:香港《文匯報》【剛好有理】專欄

刊登日期:2024-12-29

相關文章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重視文體演出 讓盛事經濟更上層樓

面對新冠疫情後的環球經濟形勢改變,2023年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定下過百項績效指標(KPI),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轉眼間,2024年已過一半,本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亦已展開。 筆者今年提交的建議涵蓋4大範疇,包括盛事經濟、愛國主義教育...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善用藝術治療支援SEN學生

保障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有公平學習機會和良好成長環境是重要的社會責任。多年來,本港的教育體系以「普通中小學校」和「特殊學校」雙軌制的模式進行融合教育,保障SEN學生得到合適的支援。2008年,特區政府頒布了《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希望學校為每個SEN...

【剛好有理】專欄|霍啟剛|說好香港故事 擦亮旅遊金字招牌

過去的周末,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在尖東海濱舉行。170支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的龍舟隊伍、逾4,000名選手,一連兩日展開激烈競逐。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今年比賽陣容龐大,比賽運動員人數與到來參賽外隊的數目都比往年有增長,彰顯香港國際地位。...

bottom of page